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范画”的思考与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班绘画课教案 范画怎么写 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范画”的思考与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范画”的思考与分析

2024-07-17 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吕江英

[摘           要]  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示范画”,这一要求导致一些在职教师不知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围绕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教师对“范画”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对“范画”进行运用这三个层面,对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范画”进行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运用“范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    键   词]  幼儿;美术教育;“范画”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53-03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小朋友们嚷着“老师,我不会画”的情况。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常常会将教学活动中教的内容再教孩子一遍,有的甚至手把手地教孩子画好一个圆。为什么在孩子创造美,表现自我的美术活动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老师常在黑板上悬挂一副“范画”,这样的“范画”不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而且不能从美术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现孩子应有的童趣,孩子画出来的花和草几乎都是一样的。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在孩子的纸上却永远只有一种,因为老师教的是这种画法。这种情况不但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出现,在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中也经常出现。这些美术培训班表面上在教授“创意美术”的思维,实际上仍是这样固化思维的模式。

当前的美术教育呈现出“功利化”与“世俗化”,这与幼儿美术教育“尊重人性,丰富涵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目标”的理念背道而驰。孩童丰富的想象力被抹杀,好奇的天性也不复存在。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这样磨灭孩子的天性。2012年颁布的《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1]。随着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推广,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导,对幼儿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挑战。许多教师褪去示范画的支柱后出现不知怎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状况。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影响幼儿对美术的认知以及美术对其成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美术的教育理念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如若不是,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孩子画的花花草草可能还是一个模样。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明确在职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对“范画”的理解与运用程度,从而探索出合理利用“范画”的对策。

一、什么是“范画”

关于“范画”的定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为了适合幼儿模仿,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把提供的范画变成一种概念化符号化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画舍掉的是事实真相中那种可感可知的灵动。这类范画是一种画法的示范,所以全体幼儿画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线条的流畅感和形状的大小比例,而这只是与幼儿精细动作的认知发展的水平有关”[2]另一方面是幼儿自发的去模仿身边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是绘本上的某一页插图,教室里的某一幅名画,某一件艺术品……“这里的范画和范例通常作为幼儿的感知对象,幼儿通过模仿再现的是对这一对象的感知印象,不同的幼儿去模仿同一个对象,因为认知,感受不同印象和兴趣不同,模仿出来的作品也并不会一模一样,因为幼儿不会像成人那样去写实”[3]这是华爱华在《范画究竟教会了幼儿什么——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中提出的对“范画”的两种不同理解。

二、对在职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范画”的文献分析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

1.在职的幼儿园教师中工作年限以一至三年的新教师为主,其他年限的教师分布相对均匀。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对“范画”的看法有所不同:新教师接受新事物快,大部分新教师能接受不运用“范画”的思想;老教师在不运用“范画”的思想上一时没法改变。

2.幼儿教师们通常将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四类:(1)只是单纯的教会幼儿画一个事物,或者练习一种画画的技能,比如画波浪线,直线,圆形等;(2)为了发展幼儿的小肌肉,促进其发展;(3)为了发展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发展;(4)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对美术教育目的的不同认知会使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采用的方法,所用的材料,都会有很大差别。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认为美術教育的目的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少数教师认为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是教技能的。

3.不同的幼儿教师对“范画”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幼儿老师认为在幼儿作画前提供给幼儿模仿的简笔画是“范画”;有的老师认为生活中一切可以给幼儿模仿的画作都是“范画”;有的老师认为生活中一切可以给幼儿模范的事物都是“范画”。研究发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较多的“范画”形式是教师提供大致的轮廓,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画。

4.不同的幼儿教师对“儿童画”的理解不同。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画”是一种教育手段;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画”是表现幼儿心理的活动;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画”是一种模仿行为;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画”是幼儿自发的涂鸦行为。

5.教师在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起何作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鼓励自主绘画,这种美术教育理念是偏向自主的,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与时俱进;有的教师认为美术教育是教授技能的;还有的教师认为要尊重儿童发展规律,让幼儿顺其自然的发展。可见,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其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的重要根源。

6.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范画”的形式是否有必要?幼儿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范画”的形式很有必要。使用“范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切记因使用“范画”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降低。

7.幼儿园中的美术绘画活动大多表现为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一张简单A4纸或是一支简单记号笔。可见,幼儿园中的美术绘画活动使用的绘画材料相对丰富。

8.大多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老师我不会画”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学内容不符合年龄阶段特征,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除此之外,有的幼儿教师还会在美术绘画教学之后进行相关的美术绘画评价活动。评价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有的教师会让幼儿自己讲自己画的画;有的教师会在全班面前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还有的教师会在幼儿的画上用打星星的形式进行评价。

9.在運用“范画”方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有的老师认为“范画”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有的老师认为“范画”在幼儿小班的时候比较重要,幼儿在学会画各种基础的线条、图形后才能更好地绘画。在中、大班可以适当减少和褪去“范画”,因为中、大班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所以“范画”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教师则认为没有必要运用“范画”,运用“范画”只会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的教师认为随着《指南》中“不宜提供范画”思想的推广,教师在美术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这样直接完全褪去“范画”。

三、科学引导在职教师运用“范画”的对策

(一)明确“范画”的涵义

笔者认为《指南》中提出的“不宜提供范画”,这里是指概念化、符号化的“范画”,因为概念化、符号化的“范画”固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这并不反对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模仿学习。

(二)找寻适合“范画”的对象

1.适合“范画”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模式化的“范画”是不应该出现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的,但是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是被认同的。幼儿在模仿中习得了很多东西,像语言的发展就是通过模仿进行的。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模仿看成是“写生”,但是幼儿的“写生”没有成人那么写实。幼儿表现在纸上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他们心中对美的表达。幼儿眼中看到的东西越多,表现出来的就越多。“童趣”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幼儿提供创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时也可以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美,教师要做的就是组织和引导。

2.适合“范画”的对象可以是艺术作品。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有时会布置很多世界名画,也许名画在幼儿的眼中可能没有什么比例色彩,但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模仿名画。

3.适合“范画”的对象可以是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同的幼儿园设计的教学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适合“范画”的对象可以是幼儿喜欢的卡通,动漫。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媒介很多,如手机、电视、电脑……孩子们总能从接触的媒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形象。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小男孩,他最喜欢的动物要数早已灭绝的恐龙了,最喜欢的游戏是植物大战僵尸与海底世界……每当他空暇的时候,他总说“我想画画”,画的其实不外乎这些形象。每次画画儿时还会自言自语,画完之后还会像讲故事一样的把他的画儿讲给本人听。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范画”的对象还有千千万万种。

(三)绘画活动中采用更多的形式,材料,工具

1.绘画活动的形式

教师组织绘画活动大多都在教室里,他们看到的就是每天都生活的教室。教师可以在天气好的日子里带孩子去外面“采风”,可以带着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现美。教师教一百遍不如带孩子自己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要画的东西拍成照片,通过视频展现给孩子。集体活动的形式有许多弊端,特别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更自由的活动方式,让孩子可以自己去画自己想画的事物。一个班的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一个班最大与最小的孩子可能会差九个月,在学前期的九个月,身心发展的差异是很大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同时也可以延长指导时间。事实上,孩子自己画画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如果可以延长孩子自己画画的时间,将有助于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心理。

2.绘画活动的材料,工具

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抽屉里面一定会放一盒油画棒或者水彩笔。每当教师说“开始画吧”,孩子就会冲到抽屉前拿出自己的油画棒。可以说油画棒、水彩笔是孩子画画最常用的工具,因为这些工具使用起来方便,也不会把教室弄得很脏,保育员和教师清洁起来会比较轻松一些。水彩和水粉的画法有多种形式,如印染法。除了上述描述的绘画活动材料外,笔者在见习的时候还发现孩子很喜欢玩刮画纸,大家在美术区域内都抢着玩刮画纸这种绘画活动。与此同时,纸浆画也备受孩童们喜欢。

(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李文馥提出“自主性绘画”,其内涵是“引导儿童以自己的意愿,按自行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这个观点与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教育理念相一致。“自主性绘画”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就是让教师引导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并且为孩子们提供材料和创造环境。材料和工具是在形式上的突破,“自主性绘画”是在主题上的突破。通过“自主性绘画”,让孩子从心里发出“我想画画”的声音,而不是让教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性绘画”,不要让孩子因为模式化的“范画”而在心中形成一把画的好与不好的标尺。

(五)引导教师在美术教学理念上及时更新

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理念更新的必要性。教育理念的更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钱双在《“范画”的理解与实践》中提出“老师的作用并非‘教幼儿画,而是应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幼儿在强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真实表达”,这个观点与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教育理念非常的相似。他还提出没有“范画”后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感受真实事物的机会、提供‘名画供孩子欣赏以及在和合理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从生活中找到与学生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法。

(六)重视美术绘画活动后的评价活动

当今幼儿园对幼儿美术活动后的评价是很乐观的。大部分教师都会进行评价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幼儿绘画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活动和幼儿的“说画”活动。幼儿有序排列,依次站到讲台前,具体谈谈自己所画的事物,画画时采用的方法,画画时产生的感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说画”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将画画看作表现幼儿心理活动的桥梁,让幼儿自己表达出来。美术绘画后的评价活动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胆量的形成,培養幼儿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能力。这个发现源于笔者曾带学生见习的经验。在见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两个星期的时间,原本不爱在大家面前说话的孩子变得愿意在大家面前讲话,有时还会主动要求来“说画”;幼儿对自己的画不满意的时候,会不愿意去“说画”;大家听的越认真,“说画”的小朋友表现得越好。美术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美术绘画活动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比如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等。与此同时,教师评价的标准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幼儿画的画儿没有“好与不好”“像与不像”的界定。只要是孩子发自内心认真画的画儿都会有其闪亮的地方,因为孩子的画纸上总会出现让我们成人想不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桂英.徐晓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分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5.

[2]华爱华.范画究竟教会了幼儿什么: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J].学前教育,2014(3).

[3]李文馥,徐健琴,杨文泽,等.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